阿干镇煤矿记忆馆开馆:老矿工口述史还原“井下婚俗”

兰州新闻网 阅读:4 2025-08-22 13:50:30 评论:0
阿干镇煤矿记忆馆开馆:老矿工口述史还原“井下婚俗”

位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干镇,曾经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。这里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煤炭资源,也留下了无数矿工的辛勤汗水和感人故事。近日,阿干镇煤矿记忆馆正式开馆,馆内通过老矿工的口述史,生动还原了“井下婚俗”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。

阿干镇煤矿记忆馆位于原阿干煤矿矿区,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照片、实物和文献资料,旨在传承和弘扬阿干煤矿的历史文化。其中,最为引人注目的是“井下婚俗”这一主题展区。

“井下婚俗”是指阿干煤矿矿工在井下工作期间,由于工作环境特殊,无法正常举行婚礼,因此形成的一种独特婚俗。这种婚俗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。

在阿干镇煤矿记忆馆内,一位年过古稀的老矿工讲述了他的井下婚礼经历。他说:“那时候,我们矿工结婚都是急匆匆的。因为井下工作环境艰苦,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瓦斯、煤尘等危险,实在没有时间举办婚礼。”

老矿工回忆道,当时矿工们结婚,都是先在井下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,然后由矿工们帮忙把新娘接到矿上。随后,矿工们会找一个相对宽敞的井下空间,摆上简单的酒菜,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。虽然婚礼仪式简单,但矿工们却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。

在井下举行婚礼,不仅考验着矿工们的勇气和智慧,也体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。阿干镇煤矿记忆馆的负责人表示:“井下婚俗是阿干煤矿历史的一部分,它反映了矿工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。”

为了更好地还原井下婚俗,阿干镇煤矿记忆馆还邀请了一些老矿工,通过口述史的形式,将井下婚俗的细节一一呈现。这些口述史资料,不仅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,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井下婚俗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。

在阿干镇煤矿记忆馆内,还展示了一些井下婚俗的实物,如婚戒、婚鞋、婚服等。这些实物见证了矿工们曾经的幸福时光,也让人感受到了井下婚俗的独特魅力。

阿干镇煤矿记忆馆的开馆,不仅是对阿干煤矿历史的回顾,更是对矿工们辛勤付出的致敬。通过老矿工的口述史,井下婚俗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得以传承,让更多人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。

如今,阿干镇煤矿已经停产,但井下婚俗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却依然流传。阿干镇煤矿记忆馆的开馆,让这一历史得以重现,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矿工们曾经的艰辛与幸福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井下婚俗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将继续传承下去,成为阿干镇煤矿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兰州新闻网全面呈现兰州地区新闻动态,聚焦国内外热点,打造报、网、端、微、屏全媒体传播矩阵,用户覆盖超1100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