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省首个秸秆生物质燃料基地落户红古,年替代标煤20万吨,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

兰州新闻网 阅读:4 2025-07-03 12:45:38 评论:0

近日,我国在推进绿色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,全省首个秸秆生物质燃料基地在红古区正式落户。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红古区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,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秸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树立了典范。

红古区,位于我国西北地区,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区。近年来,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,秸秆产量逐年攀升,如何处理这些秸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红古区通过引进先进的秸秆生物质燃料技术,成功地将秸秆这一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,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。

据了解,该秸秆生物质燃料基地占地约100亩,总投资约2亿元。基地采用国际先进的秸秆生物质燃料技术,年处理秸秆能力达到100万吨,年替代标煤20万吨,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0万吨。这一项目的实施,将有效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,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作出重要贡献。

秸秆生物质燃料基地的建设,不仅为红古区带来了经济效益,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。基地采用“公司+农户”的合作模式,与周边农户签订秸秆收购协议,实现了农户秸秆的集中收购和加工。这样一来,农户既能将秸秆卖给基地,又能获得稳定的收入,一举两得。

此外,秸秆生物质燃料基地的建设,还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。以往,农民将秸秆就地焚烧,导致空气污染和资源浪费。而如今,通过秸秆生物质燃料基地,将秸秆转化为清洁能源,既减少了空气污染,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,为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红古区秸秆生物质燃料基地在建设过程中,始终秉持绿色、环保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。基地采用清洁生产技术,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。同时,基地还注重节能减排,通过优化生产工艺,降低能源消耗,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。

专家表示,红古区秸秆生物质燃料基地的成功落户,为我国秸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益借鉴。未来,我国将加大秸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力度,推动能源结构调整,助力实现绿色发展目标。

总之,全省首个秸秆生物质燃料基地落户红古,年替代标煤20万吨,标志着我国在绿色能源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实施,我国能源结构将更加优化,绿色发展目标将逐步实现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兰州新闻网全面呈现兰州地区新闻动态,聚焦国内外热点,打造报、网、端、微、屏全媒体传播矩阵,用户覆盖超1100万